關于閥門的歷史和起源,你了解過嗎?
來源:未知作者:admin 日期:2018-04-09 08:33 瀏覽:
閥門是化工人最熟知的設備之一,那么關于閥門的歷史你們知道多少呢?
中國閥門的歷史變革,你知道嗎?
閥門的歷史你知道嗎?
閥門最早起源于中國,它早在公元兩千多年前就出現了。我國古代就在輸水 管道上使用了竹管和木塞閥,以后又在灌溉渠道上使用水閘,在冶煉用的風箱上使用板式止回閥,隨著 鍋爐的使用,1681年又出現了杠桿重錘式安全閥。在井鹽開采方面使用竹管和板式止回閥提取鹽水隨著 冶煉技術和水力機械的發展,在歐洲出現了銅制和鉛制旋塞閥。
公元前 1800年,古埃及人為了防止尼羅河泛濫而修建大規模水利時,也曾采用過類似的木制旋塞 來控制水流的分配。這些都是閥門的雛形。工業用閥門的大量應用,是從瓦特發明蒸汽機以后才開始的 。二十世紀初出現了鑄鋼、鑄鐵、鍛鋼和鍛焊結構閥門。
隨后歐洲因為冶煉技術和水利機械的發展,對閥門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于是發明出了銅制和鋁制的旋塞閥,閥門才進入金屬制。1769年瓦特發明了蒸汽機使閥門正式進入了機械工業領域,蒸汽機上大量采用旋塞閥、安全閥、止回閥和氣動蝶閥。18世紀到19世紀,蒸汽機在采礦業、冶煉、紡織、機械制造等行業的迅速推廣,對閥門數量以及質量日益增加,于是出現了滑閥。相繼出現的帶螺紋閥桿的截止閥和帶梯形螺紋閥桿的楔式閘閥,是閥門發展中的一次重大突破,這兩類閥門的出現不僅滿足了當時各個行業對閥門壓力及溫度不斷提高的要求,而且初步滿足了對流量調節的要求。
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第一個閥門原則上應該是球閥或者球形旋塞閥,時間可以追溯到19世紀John.Wallen及John.Charpmen的設計,但當時并沒有投入生產。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閥門的發展是在政府的促進下完成的,美國海軍是James Bury閥門用于潛艇的早期倡議者。于是圍繞閥門使用的場景,進行了一系列新的研發和嘗試,新的閥門技術也隨著戰火進行了新的革新。
由于許多國家進行戰后重建的需要,同時因為各種特殊資料,包含聚合資料、光滑資料、不銹鋼和鈷基硬質合金的開展,陳舊的旋塞閥和蝶閥獲得了新的使用,依據旋塞閥演化的球閥和隔膜閥得到迅速開展。截止閥、閘閥和其他閥門種類添加,質量進步。使得閥門制造業逐步變成機械工業的一個重要部門。
60年代,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經濟相繼走向繁榮發展時期,前西德、日本、意大利、法國、英國等國家的產品急于尋找國際市場,由成套機械設備出口帶動了閥門出口。從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急于發展民族工業而大量進口設備,包括閥門;以及石油危機導致各產油國大力投資于高利潤的石油工業。這一系列原因使國際閥門生產貿易及發展迎來了一個高速增長的時期,進一步推動閥門工業的發展。
我國閥門工業生產的起步較晚。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制單座閥、雙座閥等產品,主要仿制前蘇聯的產品。由于機械工業落后,機械加工精度低。因此,產品泄漏量較大,但尚能滿足當時工業生產過程的一般控制要求。
70年代開始,隨著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工業過程控制要求的提高,一些調節閥產品已不能適應生產過程控制的要求,例如對高壓力、高壓降、低溫、高溫和腐蝕介質的控制要求。為此,一些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在引進設備的同時,也引進一些控制閥,例如帶平衡閥芯的套筒閥、偏心旋轉閥等,為國內的控制閥制造廠商指明了開發方向。因此,70年代后期,一些制造廠已開始仿制偏心旋轉閥等產品。
8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和落實,開始組織骨干企業引進國外閥門同類產品的設計、工藝等先進技術和加工設備,使我國的閥門制造技術和產品質量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例如,生產出各種類型的套筒閥、偏心旋轉閥,開始研制精小型調節閥。隨著大型電站等工業項目的進行,也研制了各種電液執行機構、長行程執行機構等執行機構,以適應大推力和大推力矩、長行程等控制要求。
90年代,我國的調節閥工業也在引進和消化國外的先進技術后開始飛速發展,填補了一些特殊工業控制的空白,使我國調節閥工業水平提高,縮短了與國外的差距。